• 06-29 2023
    菱越百解乐
    “限塑令”落地升级,塑料治理进入新阶段 我国自 2008 年起开始第一次“限塑”,到 2020年1月,限塑令升级,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计划到 2020 年底,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预计到 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 后续各省区也纷纷出台政策限制不可回收塑料的生产与使用,其中吉林、海南、山西“禁塑”最为严格,在 2015 年,吉林省最早施行“禁塑令”, 规定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海南和山西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后,规定全省范围内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 我国“限塑令”主要涉及外卖包装,可降解外卖包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在日用塑料制品领域中,2020年我国颁布的限塑令影响最大的是外卖包装袋和包装盒,此前受限于成本过高,可降解塑料外卖袋盒在2021年以前的规模较小,随着政策的推动...
  • 06-29 2023
    菱越百解乐
    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塑料废品/废弃物所带来的“白色污染”也逐渐成为人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在政策监管和环保意识觉醒的双重压力下,环境友好型的可降解塑料成为本行业的新热点。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了可降解塑料的研究,最初的方向是光降解塑料,80年代中期开始生物可降解塑料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且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生产。 本世纪初以来,各国环保监管的进一步规范倒逼业内厂家加速研发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塑料产品,可降解塑料,特别是生物可降解塑料研究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期。 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使其稳定性下降后,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塑料。生物可降解塑料是可降解塑料的一种,又称生物分解塑料,指在自然界如土壤和/或沙土等条件下,和/或特定条件如堆肥化条件下或厌氧消化条件下或水性培养液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最终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CO₂)或/和甲烷(CH₄)、水(H₂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的塑料。与光降解塑料、热氧降解塑料等可降解塑...
  • 06-29 2023
    菱越百解乐
    在海口、三亚等地,无论是去商超购物还是喝奶茶、咖啡等,使用的购物袋、吸管等都由生物可降解塑料制成。2020年12月1日起,海南已正式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 “光降解塑料”是我国生物降解塑料行业的发端。20世纪70年代早期,塑料薄膜技术进入我国,应用在农业领域,提高了作物单产。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塑料薄膜累积在土壤中,带来了“白色污染”等问题。 基于此,光降解塑料应运而生。光降解塑料烯烃聚合物被光照射后可从大分子变为小分子链段,但这仅仅是“崩解”而已,不能从根本上将聚合物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崩解产生的小碎片依然残留在土壤中,无法回收,更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甚至可能会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光降解”之路不通,于是到20世纪90年代,可降解塑料进入淀粉添加型降解塑料阶段,产品研发主要集中于“填充型淀粉塑料”方向。填充型淀粉塑料主要是将淀粉作为填料填充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中,通常其填充量达10%—30%。 如今,可降解塑料到了...
  • 06-29 2023
    菱越百解乐
    生物降解材料,亦称为“绿色生态材料”,指的是在土壤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能降解的材料。具体地讲,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在细菌、霉菌、藻类等自然界的微生物作用下,导致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理想的可生物降解材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废弃后可被环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终转化成CO2 和H2O而成为自然界中碳素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高分子材料。 生物降解材料的分解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因而,生物降解材料的降解机理即材料被细菌、霉菌等作用消化吸收的过程。首先,微生物向体外分泌水解酶与材料表面结合,通过水解切断表面的高分子链,生成小分子量的化合物,然后降解的生成物被微生物摄入体内,经过种种代谢路线,合成微生物体物或转化为微生物活动的能量,最终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按其降解的化学本质则分为水解和酶解两种。 生物降解材料具有以下特点: 1、可与垃圾一起处理,也可制成堆肥回归大自然; 2、因降解而使其体积减小,延长填埋场使用寿命; 3、不存在普通塑料需要焚烧的问题,可抑制二嗯英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4、可减少随意丢...